乐志斋

· 邓林
登山志采玉,入海志探珠。 人各有所志,志异乐亦殊。 若人志耕桑,早卜田园居。 花竹秀五亩,负郭多膏腴。 方春东作兴,僮仆耕且锄。 西成多黍稌,高廪丰积储。 为酒聚亲宾,烹羔鲙池鱼。 醉后陶然乐,击壤歌康衢。 自誇生此世,有幸逢唐虞。 既为尧舜民,不乐复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膏腴(gāo yú):肥沃的土地。
  • 黍稌(shǔ tú):泛指谷物。
  • (lǐn):粮仓。
  • (kuài):细切的鱼肉。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欢庆的场面。
  • 康衢(kāng qú):宽阔的大道,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的贤明君主。

翻译

登山是为了采玉,入海是为了探珠。 人们各有自己的志向,志向不同,乐趣也不同。 如果有人志在耕种和养桑,他早早就会选择田园居住。 那里有五亩花竹秀美,靠近城郭的土地肥沃。 春天来临时,僮仆们开始耕作和锄草。 秋天收获时,谷物丰收,高高的粮仓里储存丰富。 酿酒款待亲朋好友,烹煮羔羊和池鱼。 醉后大家陶然自乐,击壤游戏,歌颂国家的繁荣。 自夸生在这个时代,有幸遇到像唐尧和虞舜那样的贤君。 既然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快乐又该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不同人的志向和乐趣,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耕作者的满足和幸福。结尾处对唐虞时代的提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对和平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邓林

明广东新会人,初名彝,字士齐,一字观善,号退庵。洪武二十九年举人。授贵县教谕,历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谪戍保安。赦归,居杭州卒。工诗文及书法。有《退庵集》、《湖山游咏录》。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