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业:佛教术语,指善行、清净的业。
- 缁尘:黑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 片月:半月形,比喻清净无瑕。
- 真空性:佛教术语,指事物的本质空无。
- 孤云:单独飘浮的云,比喻超脱世俗。
- 幻寄身:佛教术语,指身体是暂时的、虚幻的。
- 驮经:用马运送佛经。
- 听法:听讲佛法。
- 养偏驯:特别驯服。
- 莲花酿:指佛教中的莲花,象征清净。
- 攒眉:皱眉,表示不悦或不情愿。
- 入社人:加入佛教团体的人。
翻译
白庵的道人修行清净的善业,一丝一毫都不曾被世俗的污染所染。他的心境清净如同半月形的月亮,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空无;他的生活态度闲适,如同单独飘浮的云,意识到身体是暂时的、虚幻的。马儿因为驮运佛经而行走得更远,鹅因为听讲佛法而变得特别驯服。即使东林有象征清净的莲花,他也不愿意皱着眉头,不情愿地加入佛教团体。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白庵道人的清净修行和高洁品格。通过对比世俗的污染与道人的清净,以及道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道人高尚品质的敬仰。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意象,如“白业”、“缁尘”、“真空性”等,增强了诗歌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深度。同时,通过描绘马驮经、鹅听法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道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以“莲花酿”和“攒眉入社人”作结,既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又体现了对世俗的淡泊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