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敦孝堂
三山有孝子,父殁方七龄。
母氏不二天,齧指誓清贞。
辛苦抚孤儿,织纴营厥生。
子年既已长,奉养心益诚。
拾穗供盘飧,采薪时自烹。
已身忍饥渴,母食恒充盈。
温清在冬夏,问候当鸡鸣。
陆绩既怀橘,王祥曾卧冰。
藩伯重褒奖,里闬扬芳声。
一旦母婴疾,慄慄增战兢。
稽颡祷北辰,愿以身代更。
至诚感苍旻,母疾遄安宁。
溲器每亲涤,僮仆不欲令。
扶养复三载,母殁哀不胜。
悽怆霜露降,怵惕春两零。
华堂揭敦孝,允矣当此名。
况今有贤嗣,翰苑沾恩荣。
孝行格天地,斯言诚足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齧指(niè zhǐ):咬手指,表示决心。
- 织纴(zhī rèn):纺织。
- 盘飧(pán sūn):盘中的食物。
- 温清(wēn qìng):温暖和清凉,指冬暖夏凉。
- 问候(wèn hòu):询问安好。
- 陆绩(Lù Jì):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以孝闻名。
- 王祥(Wáng Xiáng):东汉末年孝子,卧冰求鲤的故事广为流传。
- 藩伯(fān bó):地方官。
- 里闬(lǐ hàn):乡里,邻里。
- 慄慄(lì lì):恐惧的样子。
- 战兢(zhàn jīng):战栗,恐惧。
- 稽颡(qǐ sǎng):叩头,表示极度尊敬或哀求。
- 北辰(běi chén):北极星。
- 苍旻(cāng mín):苍天。
- 遄(chuán):迅速。
- 溲器(sōu qì):便器。
- 怵惕(chù tì):恐惧警惕。
- 霜露(shuāng lù):霜和露水,指寒冷的天气。
- 怵惕(chù tì):恐惧警惕。
- 春两(chūn liǎng):春雨。
- 敦孝(dūn xiào):强调孝顺。
- 翰苑(hàn yuàn):翰林院,古代最高学府和学术机构。
- 徵(zhēng):证明,验证。
翻译
三山有一位孝子,父亲去世时他才七岁。他的母亲坚守贞节,咬手指发誓保持清白。她辛苦地抚养孤儿,通过纺织来维持生活。儿子长大后,对母亲的奉养更加诚恳。他捡拾谷穗来供给食物,自己采柴做饭。他忍受饥饿和口渴,确保母亲的食物充足。无论冬夏,他都确保母亲温暖清凉,每天鸡鸣时分问候母亲。他像陆绩一样怀揣着孝心,像王祥一样卧冰求鲤。地方官重奖他,邻里间传扬他的美名。
一天,母亲生病了,他恐惧战栗。他叩头祈祷北极星,愿意代替母亲承受病痛。他的至诚感动了苍天,母亲的病迅速痊愈。他亲自清洗便器,不让仆人代劳。他又照顾母亲三年,直到母亲去世,他哀痛不已。每当霜露降临,春雨零落,他都感到恐惧和警惕。华堂上挂着“敦孝”二字,确实名副其实。现在他的后代在翰林院受到恩荣,他的孝行足以感动天地,这些话确实可以作为证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详细描述孝子的行为和心态,展现了其深厚的孝道精神。诗中,孝子的行为如拾穗供食、采薪自烹、忍饥渴而母食充盈等,都体现了其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奉献。他的孝行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更感动了天地,体现了孝道的至高无上。诗的结尾强调孝行的传承和影响,表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