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禾枉舆湖上便同理棹寻南山下净慈寺一首

隐才抗贞步,达屦存同调。 琴瑟心既开,登扪兴兹掉。 浼浼北湖厉,窈窈南山眺。 双情交远襟,晟论皆清诏。 兰阳佐腾羽,翠阜延兴啸。 灵纪倏攀仰,表刹在瞻造。 金躯俨峨容,宝宇廓层峤。 五药悬采掇,八正期精邵。 虚林琅法鼓,苕木鸣芳翲。 遨衷未云巳,盘徊尽西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叔禾:人名,可能为作者的朋友。
  • 枉舆:谦辞,意指不请自来。
  • 理棹:整理船桨,指准备乘船。
  • 南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净慈寺:寺庙名,位于南山下。
  • 隐才:隐藏的才华。
  • 抗贞步:坚定地行走。
  • 达屦:达观的态度。
  • 同调:志同道合。
  • 琴瑟:古代乐器,此处比喻和谐。
  • 登扪:攀登。
  • 兴兹掉:激发起兴趣。
  • 浼浼:水流平缓的样子。
  • 北湖厉:北湖的边缘。
  • 窈窈:深远的样子。
  • 双情交远襟:双方情感交融,心胸开阔。
  • 晟论:高明的言论。
  • 清诏:清新的言辞。
  • 兰阳佐腾羽:兰阳(地名)辅助飞翔的鸟。
  • 翠阜延兴啸:翠绿的山丘上,鸟儿长啸。
  • 灵纪倏攀仰:灵动的记忆突然涌现,令人仰望。
  • 表刹:寺庙的标志性建筑。
  • 瞻造:仰望和造访。
  • 金躯:指佛像。
  • 俨峨容:庄严高大的形象。
  • 宝宇:寺庙的殿宇。
  • 廓层峤:广阔而层叠的山峦。
  • 五药:指五种药材,具体不详。
  • 八正:佛教术语,指八正道。
  • 精邵:精炼。
  • 虚林琅法鼓:空旷的林中响起法鼓声。
  • 苕木鸣芳翲:苕木(植物名)上鸟儿鸣叫,飞翔。
  • 遨衷未云巳:游兴未尽。
  • 盘徊尽西照:徘徊至夕阳西下。

翻译

叔禾不请自来,与我一同在湖上整理船桨,准备前往南山下的净慈寺。我们怀着隐藏的才华和坚定的步伐,以达观的态度和志同道合的心情,共同享受和谐的氛围。攀登时,我们的兴趣被激发,北湖的水流平缓,南山深远。我们的情感交融,心胸开阔,高明的言论清新如诏。兰阳辅助飞翔的鸟,翠绿的山丘上,鸟儿长啸。灵动的记忆突然涌现,我们仰望并造访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佛像庄严高大,寺庙的殿宇广阔,层叠的山峦。我们采掇五种药材,追求八正道的精炼。空旷的林中响起法鼓声,苕木上鸟儿鸣叫,飞翔。游兴未尽,我们徘徊至夕阳西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叔禾一同游湖、寻访净慈寺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向往和敬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隐才抗贞步”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坚定,“琴瑟心既开”则传达了和谐与愉悦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