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

尚尔微明志,遐心共隐沦。 昏霾应自见,白日畏投人。 春草独行处,禅房閒坐身。 高低怜羽短,曾不却迷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函:指佛教僧侣或信众的书信,此处可能是指诗人的书信或者心境的寄托。
  • 遐心:远大的心志,引申为深沉的思绪。
  • 隐沦:隐居遁世,与世俗隔绝。
  • 昏霾:阴暗、迷茫的天气,也可比喻人生困境。
  • 投人:投靠他人,寻求庇护。
  • 禅房:僧侣修行的房间,也代表宁静的内心世界。
  • 閒坐:闲暇时静坐,可能是冥想或反思。
  • :同情,怜悯。
  • 羽短:羽毛短小,比喻力量或能力有限。
  • 迷津:迷失方向的河流,比喻人生的困惑和困境。

翻译

在你的信里,我看到了你那微弱却坚定的光芒,深藏的心思如同隐者般潜入了幽深的世界。在这样的迷茫中,你希望能自我洞察,不再畏惧白天被人发现。独自走在春天的草地上,你选择在禅房中静坐,感受那份内心的平静。虽然你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却从未放弃寻找人生的道路,哪怕是在困惑的迷津中。

赏析

这首诗以“萤火”为喻,描绘了一位内心坚韧、追求隐逸生活的诗人形象。他通过书信传达出自己在困境中的微光,表达了对自我认知和独立精神的坚守。尽管身处迷茫,但他并不畏惧被人发现,反而在静谧的禅房中寻求心灵的解脱。诗人以“羽短”自谦,却并未因此而停下探索的脚步,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释函是

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7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