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

千株红照日,深浅染啼痕。 不尽湘妃泪,难招蜀帝魂。 芳心随野阔,春色向人论。 莫以悲欢态,年年醉石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后二女投湘江殉情,成为湘江女神。
  • 蜀帝:这里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翻译

成千上万株的杜鹃花红得映照太阳,深深浅浅像是染着啼哭的泪痕。那无尽的湘妃的眼泪,也难以召回蜀帝的灵魂。花儿的芳心随着旷野开阔,春天的景色与人谈论。不要用悲伤欢喜的姿态,年年在石门沉醉。

赏析

这首诗以杜鹃花为主题,通过描写其艳丽的色彩和与古老传说的联系,营造出一种凄美而略带哀怨的氛围。“千株红照日”展现了杜鹃花盛开时的繁茂与明艳,“深浅染啼痕”则赋予其一种伤感的情绪。提及湘妃泪和蜀帝魂,增添了神秘而哀怨的色彩。后面写芳心随野阔,春色向人论,展现出自然的壮阔与美好可与人分享交流。最后说不要总是以特定的情感姿态,年年在石门沉醉,有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在其中。整体诗词语境优美,寓意深远,借杜鹃花表达了对自然、传说和人生的感悟。

释函是

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7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