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筇(qióng):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翻译
年纪大了没有家,但还有根竹杖。在山中寻觅,山顶上有高大的松树。 穿着草鞋常常担心将山路都走遍了,一天中能够拨开云雾登上一座山峰。
赏析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诗中的“老大无家”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漂泊之感,但主人公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凭借着一根竹杖(筇)去探寻山中的美景,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寻山山顶有高松”描绘了山中的景象,给人以苍劲、挺拔之感。“芒鞋常恐行来遍”表现出主人公对山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担心把所有的路都走完了,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对未知的渴望。最后一句“一日排云到一峰”,则展现了一种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描绘了山顶云雾缭绕的美景。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登山过程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释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审免死,流放辽阳。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