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有感

· 朱熹
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 幽独不自怜,兹心竟谁识。 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 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堂:秋日的厅堂。
  • 幽独:寂静孤独。
  • 理郡:治理郡县。

翻译

秋天厅堂里的天气很清朗,久坐之后寒露滴落下来。寂静孤独却并不自我怜惜,这样的心绪究竟有谁能知晓。读书已经长久地懒惰起来,治理郡县更是没有办法。只有那忧虑世事的心,和寒灯一起在萧瑟中。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冷淡泊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开头通过描写秋堂的清朗和寒露的滴落,渲染出环境的凄清。诗人表达内心的幽独无人能懂,也流露出对读书懈怠和理政无术的感慨,反映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情绪。尾句“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将忧世之心与寒灯的萧瑟相联系,突出了诗人心系天下的情怀以及在这种心境下的孤独与无奈。整体上,诗歌展现了朱熹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沉。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