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舟中作

· 米芾
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 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 船工怒斗语,夫坐视而怨。 添槔亦复车,黄胶生口咽。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 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 一曳如风车,叫啖如临战。 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 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 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米芾(fú):北宋书法家、画家。
  • (qiàn):拉船用的绳子。
  • (gāo):汲水用的吊杆。
  • 黄胶:这里指黏合剂。

翻译

昨天风从西北刮起,众多船只都行驶得很顺利。今天风向转而向东,我的船要拉十五根纤绳。力气不够就又雇佣纤夫,出百两金子还被嫌少价低。船工愤怒地争吵,纤夫坐着看着而有怨恨。添加吊杆又转动辘轳,黏合剂让人口干舌咽。河里的泥土好像在庇佑纤夫,粘着船底更是不转动了。添加金钱后工人不再发怒,心意满足怨恨也消散了。一拉起来如同风车转动,呼喊叫嚷如同面临战斗。旁观莺窦湖,辽阔渺渺没有涯岸。一滴水也没法汲取,何况那西江还很遥远。万事都需要趁着时机,你到来为何这么晚。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在吴江舟行时的情景与遭遇。诗中通过对风向转变导致行船困难,以及与船工之间互动的描写,如“船工怒斗语,夫坐视而怨”等,展现出了当时紧张又无奈的场景。“添槔亦复车”等句形象地描述了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诗中还通过对周边景象的描写,如“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烘托出行船环境。最后以“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晚”作结,不仅是对当时情境的感慨,也蕴含着一种对时机重要性的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画面感强,生动地反映了水上行船的一段经历和体会。

米芾

米芾

名或作黻。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举止怪异,有洁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名一家。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 3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