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所恨:所遗憾的。
- 困厄(kùn è):艰难窘迫。
- 日逐:每日,一天天。清虚:指内心清净、淡泊。
- 尔:你。
- 乘车可羡:意思是别人能有较好的境遇让人羡慕。古代乘车出行是比较舒适便捷且有一定身份象征的出行方式。
- 嗟(jiē):感叹词,可译为“唉” 。
- 弹铗(dàn jiá):出自 “冯谖弹铗” 的典故,战国时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因不受重视,弹剑而歌,表示自己的不满和要求,后用来表示有抱负的人处于困境,有求于人。 堪怜:值得怜悯。
- 安时命:安于时运和命运。
翻译
让人遗憾的是饥饿却没有死去啊,人之常情也就不足为怪了。长时间处于艰难困苦之中,模样就像鬼一样;每天追求内心清净淡泊,好似成仙一般。说你乘车出行这般境遇令人羡慕不已,可叹我如困境中的冯谖般那么可怜。从现在起只安心顺应时运命运,又怎么敢去埋怨上天呢。
赏析
这首诗整体情感沉郁复杂,诗人沈光文通过直白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感慨。开篇“所恨饿而不死,人情无怪其然”,直抒胸怀,以一种略带自嘲的口吻表达在困境中挣扎的无奈。“久当困厄如鬼,日逐清虚若仙”对比鲜明,将深陷困厄的狼狈模样与追求内心清虚超脱的状态相对照,展现出物质匮乏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谓尔乘车可羡,嗟余弹铗堪怜”通过羡慕他人与自叹可怜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自身的不得志与困窘,“弹铗”典故的运用更让情感显得深沉而有底蕴。最后“从今只安时命,夫亦何敢怨天”则表现出诗人经过种种感慨后,试图释怀,以一种认命、淡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虽有无奈,却也有几分豁达。整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在特定人生境遇下心情的起伏变化 。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