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高桥怀仲明

阑干投晚俯烟霏,全不支梧酒力微。 沙鸟犯寒犹独立,林乌趁暝已先归。 缭愁亦笑溪为带,障远端疑树合围。 岁晏客天无好梦,最怜清露渍人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阑干:即栏杆。
  • 投晚:临近夜晚。
  • 烟霏:云烟弥漫的样子。
  • **全不支梧:完全抵御不住。“支梧”(zhī wú),亦作“支吾”,有抵挡、应付之意。
  • 犯寒:冒着寒冷。
  • 趁暝:趁着天色将晚。“趁”,趁着;“暝”(míng),日落,天黑。
  • 缭愁:缠绕的愁绪。
  • :沾湿。
  • 岁晏:岁暮,年末。

翻译

临近夜晚,我倚靠在栏杆之上,俯瞰着那云烟弥漫的景象,完全抵挡不住那渐渐来袭的微微酒意。沙滩上的鸟儿冒着寒冷独自站立,林中的鸟儿趁着天色将晚已经早早归巢。那如丝带般的溪水,好像缠绕着愁绪,而远处像是被树木合围起来,模糊难辨。在这岁末之时,客居他乡的我连好梦都难以做成,可怜清冷的露珠沾湿了我的衣裳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高桥的所见所感,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客居的孤寂。开篇“阑干投晚俯烟霏,全不支梧酒力微”,点明时间地点,描绘出傍晚凭栏,微醺的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孤寂惆怅的基调。“沙鸟犯寒犹独立,林乌趁暝已先归”,通过沙鸟和林乌不同状态的对比,沙鸟在寒中独立,林乌趁晚归巢,衬出自己无人陪伴、独自漂泊的孤独。“缭愁亦笑溪为带,障远端疑树合围”,将愁绪具象化,以溪流比作丝带缠绕愁绪,远处树林仿佛合围,营造出一种迷茫、压抑的氛围。最后“岁晏客天无好梦,最怜清露渍人衣”点明主题,年末客居他乡,好梦难成,清冷露珠沾衣的细节,更让这种凄凉与孤独感扑面而来,深深触动读者的心弦。整首诗情景交融,用词细腻,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李流谦

宋汉州绵竹人,或云德阳人,字无变,号澹斋。李良臣子。以荫补将仕郎。历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召置幕下,颇有赞画。官终潼川府通判。以文学知名。有《澹斋集》。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