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

好寒天。正孤山冻合,谁唤觉、梅花梦,瘦影重传。自簇桃笙兽炭,偎金斗、微熨芳笺。更未解鸾胶,绛唇呵展,才融雀瓦,酥手亲研。士木形骸,争消受、丹青供养,况承他、十分著意周旋。丁宁说,要全删粉墨,别谱清妍。凭肩。端详到也,看侧帽轻衫,风韵依然。入洛愁余,游梁倦极,可惜逢卿憔悴,不似当年。一段心情难写处,分付朦胧淡月晕秋烟。披图笑我,等闲无语,人忆谁边。卿知否,离程纵远,只应难忘,弄珠垂箔,乍浦停船。 甚日身闲,琐窗幽对,画眉郎还向画中圆。且缓却标题,留些位置,待虎头痴绝,与伊貌出婵娟。仿佛记、脂香浮玉斝,翠缕扬珊鞭。淡妆浓抹俱潇洒,莫教轻堕尘缘。便眼前阿堵,聊供任侠,早心空及第,似学安禅。共命双栖,都缘是、雪泥鸿爪,从今夜、省识春风纸帐眠。须信倾城名士,相逢自古相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山:山名,在杭州西湖中。
  • 桃笙:桃枝竹编的席子。
  • 兽炭:做成兽形的炭。
  • 鸾胶:传说中的一种胶,能把弓弦断处粘在一起,后多用来比喻续娶后妻。这里指用来粘贴的胶。(“鸾”读音:luán)
  • 绛唇:朱唇。
  • 雀瓦:形似雀的屋瓦。
  • 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 士木形骸:指形体像土木一样自然,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清妍:美好。
  • 入洛:用陆机、陆云入洛的典故,此处指外出奔波。
  • 游梁:用司马相如游梁的典故,也是指外出奔波。
  • 珠箔(bó):珠帘。
  • 虎头:晋代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这里借指画家。

翻译

天气寒冷。正是孤山被冻得封合之时,是谁唤醒了梅花的梦,让那瘦削的影子再次显现。自己簇拥着桃枝竹编的席子和做成兽形的炭火,依偎着有金饰的熨斗,轻微地熨烫着芳香的信笺。还没来得及解开那粘贴用的鸾胶,朱唇微微张开,才融化的雀瓦,用柔嫩的手亲自研磨。我的形体如同土木般自然,怎消受得起用绘画来供养,何况还承蒙他十分用心地应酬周旋。他叮嘱说,要全部删去那些粉墨色彩,另谱出清新美好的画卷。

相互依靠着肩膀。仔细端详,看那戴着侧帽穿着轻衫的身影,风韵依然如旧。外出奔波忧愁之余,疲惫至极,可惜遇到你时如此憔悴,已不像当年模样。那一段难以描述的心情,交付给朦胧的淡月和秋烟。看着图画自嘲,平常无语,心中思念的人在何方。你可知道,即使离别的路程遥远,也只应难以忘记那在珠帘下垂挂着珍珠的情景,在乍浦停船的时刻。

什么时候才能身心闲适,在幽静的窗下相对,画眉的情郎还能在画中再现。暂且缓缓写上标题,留下一些位置,等待像虎头那样的痴绝画家,为你画出美丽的容颜。仿佛记得,那脂香漂浮在玉酒杯中,翠绿的丝缕扬起珊瑚鞭。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潇洒,不要轻易陷入尘世的缘分中。即便眼前的钱财,姑且供作侠义之用,早已经心空及第,如同学习参禅。共同命运的两个人相依相伴,都是因为那雪泥鸿爪般的机缘,从今夜起,体会那春风纸帐中的安眠。要相信倾国倾城的名士,相逢自古以来就是相互怜惜的。

赏析

这首词围绕着梅影展开,描绘了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思考。

上阕通过对寒冷天气中梅花梦的唤醒以及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簇拥桃笙兽炭、偎金斗、熨芳笺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情境。同时,提到“士木形骸,争消受、丹青供养”,表达了对自身状态的一种感慨,以及对绘画所承载的情感的重视。“丁宁说,要全删粉墨,别谱清妍”则进一步强调了对清新美好境界的追求。

下阕从对梅影的端详转而抒发对人的情感。“入洛愁余,游梁倦极”用典故表达了奔波之苦,“可惜逢卿憔悴,不似当年”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物变化的惋惜。“一段心情难写处,分付朦胧淡月晕秋烟”将难以言表的心情托付给自然景象,增添了一份朦胧之美。后面的内容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如“仿佛记、脂香浮玉斝,翠缕扬珊鞭”,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缘分的思考。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用典恰当,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顾贞观

顾贞观

顾贞观,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