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
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
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
万言摧烧之,奇气又瘖哑。
心死竟何云,结习幸渐寡。
忧患稍稍平,此心即佛者。
独有爱根在,拔之■难下。
梦中慈母来,絮絮如何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徂(cú):往,到。“自春徂秋”即从春天到秋天。
- 诠次:选择和编排先后顺序。
- 侧悱:内心悲苦凄切。
- 嫭(hù):美好。
- 澒洞(hòng dòng):弥漫无际;浑然一体。这里“黄尘澒洞”形容尘世的纷扰繁杂。
- 古袌:同“古抱”,指古老的情怀、抱负。
- 瘖哑(yīn yǎ):不能说话,这里指内心的愤懑感慨无法表达出来。
- 结习:佛教用语,指长期养成的习惯爱好。
- 爱根:佛教用语,指对人或事物爱恋的根子。
翻译
清晨躺在枕上,心境清澈,不知为何突然涌出一大把奇怪的泪水。年少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悲苦爱意,钟情于美好的事物和优雅的意趣。在这尘世的喧嚣繁杂之中,内心那古老的抱负实在难以言说。我曾将洋洋洒洒的万字文章付之一炬,心中那不凡的气势仿佛也随之变得沉默无声。心仿佛已经死寂,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幸好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些习性渐渐减少了。忧患之情逐渐平息,此时的心境仿佛已然接近佛门的淡然。只是唯独那份难以割舍的爱根还在,想要将它拔除实在是困难万分。在睡梦中,慈祥的母亲来到身旁,唠唠叨叨又怎忍心让她离去。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展现了龚自珍复杂的心路历程。开篇以清晨突发悲泪为引,凸显内心深处潜藏的痛苦。“少年”两句回忆年少时对美好情感和优雅意趣的追求,与现实的“黄尘澒洞”形成鲜明对比,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万言摧烧”“奇气瘖哑”则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抱负无法实现的愤懑无奈。“心死”“结习渐寡”等语句中,能看到诗人试图超脱内心痛苦,向佛寻求解脱的心境。然而,“独有爱根在”一转,表明即便历经沧桑,仍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尤其是梦中慈母的出现,以质朴深情的画面,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眷恋不舍,将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整首诗将诗人内心的矛盾挣扎、对理想的执着、对尘世的眷恋等诸多情感交织在一起,情感层次丰富,真挚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内心的复杂世界和精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