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歌
昔人探河源,云从火敦脑儿始。我行未至昆仑虚,未识河源何处是。
乃从海橃一登临,不见河源见河委。前日吴淞口,昨日清水洋。
无端沧海中,灿烂成奇光。布金非舍卫,抟土无娲皇。
是何海中沙,有若琉璃黄。舟人为我言,此乃黄河入海之故迹。
海色与天光,上下同一碧。黄河千里百里奔腾来,其势不能遽与海为一。
遂令海底皆黄沙,万丈光芒映朝日。始信河为四渎雄,入海犹难渝本质。
呜乎,龙门穿凿神禹功,送之入海事已终,谁从海外寻其踪?
昔人未见我及见,眼界洵足千秋空。岂比东方曼倩紫泥海,徒将谰语欺儿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火敦脑儿:(dūn nǎo ér)星宿海,黄河源头的一个地区。
- 昆仑虚:传说中黄河发源地的山脉。
- 海橃(fá):出海的船只。
- 河委:河流的入海口。
- 四渎: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称呼,即江、河、淮、济,这里指黄河。
- 洵(xún):确实,实在。
- 东方曼倩:东方朔,字曼倩。
翻译
以前的人探寻黄河的源头,说是从星宿海开始。我还没到达传说中黄河源头的昆仑山脉,不知道黄河源头究竟在何处。 于是从海船上登上高处一看,没看到黄河源头却看到了黄河入海口。前一天在吴淞口,昨天在清水洋。 在这无边的沧海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这里不是舍卫城那样布金之地,也没有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传说。 这是什么样的海中沙啊,像琉璃一样金黄。船夫告诉我,这是黄河流入大海留下的旧迹。 大海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上下都是同样的碧蓝。黄河从千里百里之外奔腾而来,它的水势不能一下子就和大海融为一体。 于是使得海底都是黄沙,万丈光芒映照朝阳。这才相信黄河作为四渎中的雄者,流入大海也难以改变它的本质。 哎呀,龙门是大禹神奇的穿凿之功,把黄河送进大海这事已经结束了,谁能从海外追寻到它的踪迹呢? 以前的人没看到的我看到了,这样的眼界确实足以在千秋万代中留下空白。怎能比得上东方朔所说的紫泥海,那只是用胡言乱语欺骗儿童罢了。
赏析
这首诗以探寻黄河源头和入海口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作者在海上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黄河入海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留下的黄沙遗迹。作者认为黄河作为四渎之雄,即便流入大海,其本质也不会改变,体现了黄河的伟大和坚韧。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影响。最后,作者通过对比东方朔的紫泥海传说,表达了对真实所见的珍视和对虚妄传说的不屑。整首诗意境宏大,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又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黄河的独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