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铁马同云臣赋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碎佩琮琤,丛铃戛?,依稀客窗闲话。
更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几悲诧,多少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
流落到而今,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余生,尽闲身蛛丝同挂。
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兔:古代名马,为吕布坐骑,后归关羽 。这里代指名马。
- 乌骓:项羽所骑战马,力大无穷,日行千里。**
- 檐马:即铁马,悬挂在屋檐下的铁片,风吹时撞击发声 。
- ****碎佩琮琤(cóng chēng):玉佩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声音,这里形容铁马发出的声音。琮,古代一种玉器;琤,玉器相击声。
- 丛铃戛?(jiá nà):众多铃铛碰撞发出的声音。戛,敲击;?,同“纳”,声音。
- 踠(wǎn):弯曲,屈曲。这里指马腿弯曲。
- 酸嘶:痛苦的嘶鸣。
翻译
曾经纵横战场的赤兔马没有成就它的事业,乌骓马也未能再追随英雄奔腾,如今它们委屈地化作小廊檐下的铁马。铁马发出像碎玉佩碰撞那样琮琤的声响,如成串铃铛撞击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就好像旅客在窗边闲聊时的话语声。更会有乌鹊不时地撞到铁马,它还要经受霜打的侵袭和雨的浇淋。真是令人悲叹,曾经它们在战场上充满猛气,骄傲地腾跃践踏,万马都因它们而噤声。可如今却流落到这般田地,那弯曲的马蹄只能寄人篱下。余生潦倒,这闲散的身躯如同蛛丝一样挂在屋檐下。又被西风唤起,依旧在半夜发出痛苦的嘶鸣声。
赏析
这首词借咏檐下铁马,实则写曾经名马如今的落魄,暗喻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无常 。上阕先以赤兔、乌骓这些名马往昔的勇猛豪迈开篇,与如今屈作小廊檐马形成鲜明对比,铁马发出的声响仿佛还带着曾经战场的痕迹,但现实却是它遭受乌鹊碰撞、霜欺雨打。下阕进一步写铁马的潦倒,“踠霜蹄寄人篱下”生动地刻画了它的落魄处境,如同人在困境中寄人篱下。最后“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给人营造出一种悲凉、哀伤的氛围,表达出一种过去辉煌不再,只能在痛苦中挣扎的无奈之情。词中既有对往昔雄心壮志的回忆,也有对当下境遇的悲哀,蕴含着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思。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玉女度千秋 寿吴母任孺人 》 —— [ 清 ] 陈维崧
- 《 迎春乐 其一 本意四首 》 —— [ 清 ] 陈维崧
- 《 采桑子 其六 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 》 —— [ 清 ] 陈维崧
- 《 抛球乐 · 咏美人蹴鞠 》 —— [ 清 ] 陈维崧
- 《 剔银灯 灯节前一日雨中云臣招同桢百大士雪持集饮蝶庵即事 》 —— [ 清 ] 陈维崧
- 《 满江红 其二 丹阳贺天山寄词二阕属和其韵 》 —— [ 清 ] 陈维崧
- 《 蝶恋花 · 纪艳。避人 》 —— [ 清 ] 陈维崧
- 《 满庭芳 丙辰元夕 》 —— [ 清 ] 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