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 咏滇茶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残莺天气香绵坠。怊怅最宜看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nóng):艳丽,华丽。
  • 冶叶:浓艳的枝叶。
  • 怊怅(chāo chàng):悲伤,失意。

翻译

在华丽春天里朱门内那浓艳的枝叶。在东风吹拂下,犹如红妆初次展现。在残莺鸣叫的天气里香絮飘落。失意惆怅时最适宜看到这般景象。 看到了多少江南的桃李。斜阳之外,轻快地自我欢喜着。异乡的花卉因伤心而死去。极目远望昆明相隔万里之遥。

赏析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滇茶在春风中绽放、香絮坠落的景象,表达出一种惆怅失意之情。下阙通过与江南桃李对比,以及写异乡花卉的衰落,凸显滇茶的独特,同时“目断昆明万里”又流露出对远方昆明的思念或遥望。全词意境独特,通过对滇茶的描写寄托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