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甲辰除夕,怀西樵司勋、阮亭主客

归去来兮,斗鸡走狗,闾巷沉浮。叹臣之壮也,如人何事,身将隐矣,于世焉求。四十男儿悲老大,笑那便、车前少八驺。填胸事,看人奴笞骂,一半封侯。 回首风尘萍梗,怪年来、长傍迷楼。记广陵风景,青山绿水,琅琊兄弟,长史司州。名士终朝能妄语,更头没杯中笑不休。红烛夜,对故园椒酒,想尔风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归去来兮: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之意。
  • 斗鸡走狗: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 闾巷沉浮:在民间随波逐流。闾巷(lǘ xiàng):小巷,借指民间。
  • 臣之壮也: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表示年轻时。
  • 八驺(bā zōu):古代高官出行时,有八卒骑马前导,称“八驺”,这里代表高官出行的排场。
  • 人奴笞骂:遭受奴仆的打骂,在这里指境遇不佳。
  • 风尘萍梗:形容行踪漂泊不定,像风中的尘土、水上的浮萍断梗。
  • 迷楼:本意是隋炀帝所建的楼阁,这里指代扬州繁华之地。
  • 琅琊兄弟:作者在这里借指自己的朋友。
  • 长史司州:长史、司州为官职名,这里以官职代指人物,同样指作者的朋友。
  • 椒酒:用椒浸制的酒,古俗元旦向家长敬此酒,以祝寿祈福 。

翻译

还是回去吧,过去就像那些斗鸡走狗之徒,在民间随波逐流。可叹我年轻时,到底做了些什么呢,现在想要归隐了,在世上也没什么追求了。年已四十的男儿悲叹自己已不再年轻,也笑话那些追求高官出行排场(却一事无成)的人。满心的感慨啊,看到有的人受尽奴仆的打骂,而有的人却能轻易封侯。 回首这些年漂泊不定的生活,奇怪自己这些年常常流连在扬州这样的繁华之地。记得广陵那青山绿水的美景,还有如琅琊兄弟般的友人,那些曾经一起相处的朋友。那些名士整日里随意高谈阔论,一杯接一杯喝酒笑得停不下来 。在这红烛高照的除夕夜晚,面对故园的椒酒,不禁想起你们的风流潇洒。

赏析

这首词以甲辰除夕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复杂的人生感慨。上阕先表达对过去岁月蹉跎的感叹,渴望归隐之心。通过“四十男儿悲老大”等语句,流露出对时光流逝、抱负未展的惆怅,同时以“看人奴笞骂,一半封侯”揭示了世间的不公平。下阕回首往昔漂泊历程,以扬州的繁华风景为背景,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那些名士间畅谈欢笑的场景跃然纸上。“红烛夜,对故园椒酒,想尔风流 ”则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借饮酒思念远方友人的风采,情感真挚深沉。整首词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人生的反思,又有对友人的牵挂,语言流畅自然,在忆旧与叹今中,展现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艺术感染力强。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