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
如此江山,几人还记,旧争雄处。北府军兵,南徐壁垒,浪卷前朝去。惊帆蘸水,崩涛飐雪,不为愁人少住。难永嘉、流人无数,神伤只有卫虎。
临风太息,髯奴狮子,年少功名指顾。北拒曹丕,南连先主,霸业开东路。而今何在,一江灯火,隐隐扬州更鼓。吾老矣、不知京口,酒堪饮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府军兵:指东晋时由谢玄组建的军队,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
- 南徐:古代州名,今江苏镇江。
- 惊帆:一种马的名字。这里形容船帆被风吹动的样子。(读音:jīng fān)
- 飐(zhǎn):风吹颤动。
- 卫虎:指卫玠,晋代人,容貌俊美,风姿出众。这里借指那些在永嘉之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表达他们的悲惨命运。
- 髯奴狮子:指孙权,他容貌不凡,紫髯碧眼,曹操曾称赞他“生子当如孙仲谋”,“狮儿难与争锋也”。这里代指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 先主:指刘备。
翻译
这壮丽的江山,有几人还记得,昔日英雄们争雄的地方。北府军的英勇,南徐的坚固壁垒,都如波浪一般卷着前朝的记忆消逝而去。船帆被风吹动,波涛翻滚如雪花崩落,它们不会因为忧愁的人而稍有停留。难以忍受永嘉之乱时,流亡的人无数,令人神伤的唯有那些如卫玠般的流民。
迎着风深深叹息,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年轻时就能轻松成就功名。他向北抗拒曹丕,向南联合刘备,在东方开拓出一番霸业。可如今他们在哪里呢?只见一江的灯火,隐约传来扬州的更鼓声。我已经老了,不知道在京口这地方,这酒还能不能尽情地喝呢?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京口的历史遗迹和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上阕写江山依旧,但往昔的英雄事迹和辉煌已经消逝,只剩下历史的沧桑和人们的忧愁。下阕则通过怀念孙权等英雄人物的霸业,对比今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无奈和叹息。整首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用典恰当,语言凝练,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歌筵感旧 》 —— [ 清 ] 陈维崧
- 《 踏莎行 · 咏帐钩 》 —— [ 清 ] 陈维崧
- 《 笛家 己未九日蛟门招同诸子游黑龙潭次实庵韵 》 —— [ 清 ] 陈维崧
- 《 水调歌头 溪泛 》 —— [ 清 ] 陈维崧
- 《 石州慢 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次蘧庵先生韵 》 —— [ 清 ] 陈维崧
- 《 好事近 · 坐姜家墩怀吕黍字 》 —— [ 清 ] 陈维崧
- 《 破阵子 拟过竹逸斋前探梅辄因雨阻词以柬之 》 —— [ 清 ] 陈维崧
- 《 满江红 · 乙已除夕立春。仍用前韵 》 —— [ 清 ] 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