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午梦
日长院宇,碱线慵拈,况倚栏无绪?翡帷翠幄,看展尽忘却东风帘户。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为语。逗红旧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
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碱线慵拈:“碱(jiǎn)”,一种缝纫技巧。“慵(yōng)拈”,慵懒地拿起。这里指女子慵懒,无心做针线活。
- 翡帷翠幄:“翡(fěi)帷”,用翡翠鸟羽毛装饰的帐幔;“翠幄(wò)”,翠色的帐幕,这里描绘居室的华丽。
- 芳魂摇漾:美好的魂魄轻轻摇动,这里形容主人公在梦境中的恍惚状态。
- 巫云:用楚王与巫山神女的典故,指代女子的行踪或思绪,这里比喻所思之人。
- 凤子:即蝴蝶。
- 亟(jí)丁宁:紧急且恳切地叮嘱。
翻译
白昼漫长,庭院里十分安静。女子慵懒倦怠,连针线活儿都不想去做,更别说靠着栏杆也毫无兴致了。华丽的室内,那翡翠般的帐幕尽数展开,仿佛已经让她忘却了门外吹拂着东风的帘户。在朦胧中,她美好的魂魄轻轻飘荡,耳边的声音也渐渐模糊,听不清楚言语。红色的旧叶子下面透着丝丝凉意,几点稀疏的雨珠飘落在碧绿如天的树叶上。
画屏遮挡住了远处的山峦,不知道那一缕如巫山神女般的相思之人被风吹到了哪里。女子被愁绪缠绕,从春愁中还未苏醒,想来自己的魂魄一定化作了蝴蝶,追寻着香气去停留了。而此刻同样在牵挂思念的人,料想在这个时候从梦中惊醒一定是最为痛苦的。于是她赶忙急切地叮嘱池上飘飞的杨花,千万不要轻飘飘地飞到枕边,勾起更浓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词描绘细腻,情感深沉。上阕通过描写主人公慵懒的状态、华丽而略显孤寂的室内环境,如“日长院宇,碱线慵拈,况倚栏无绪?翡帷翠幄”,营造出一种百无聊赖、寂寞惆怅的氛围。“芳魂摇漾”一句将主人公恍惚迷离的梦境状态刻画得十分生动,“逗红旧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的景色描写又增添了清幽和感伤的气息。
下阕则围绕主人公的愁思与牵挂展开。以“画屏遮遍遥山”起笔,引出对所思之人的追寻和担忧。“愁春未醒”等句,借助奇特的想象,将自己化作蝴蝶寻香,暗示相思之情,想象浪漫且充满深情。“相思人并”点明双方都在承受相思之苦,而“惊回最苦”更是将那种梦醒后的痛苦和无奈推向高潮。最后对杨花的叮嘱则体现出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理,生怕杨花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整首词将景致与情感完美融合,生动展现出一位女子在春昼里浓郁的相思愁绪。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 2378篇诗文
朱彝尊的其他作品
- 《 鲈鱼同魏 作四首 其一 (丙寅) 》 —— [ 清 ] 朱彝尊
- 《 南山杂咏十七首 其四 风篁岭(辛巳) 》 —— [ 清 ] 朱彝尊
- 《 送叶参议 督储楚中(丁卯) 》 —— [ 清 ] 朱彝尊
- 《 宋佥事 园亭杂咏六首 其三 钓家(丁卯) 》 —— [ 清 ] 朱彝尊
- 《 临江仙 金指环 》 —— [ 清 ] 朱彝尊
- 《 殢人娇 赠女郎细细 》 —— [ 清 ] 朱彝尊
- 《 寿楼春 》 —— [ 清 ] 朱彝尊
- 《 白阳山人陈 折枝花(甲戌) 》 —— [ 清 ] 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