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公蕴

· 李复
腊前曾约走新春,春到无端绝塞行。 戍卒催完灯下甲,急烽连入雪中城。 万夫扰扰争分饷,一饭匆匆岂暇羹。 自叹东西求斗禄,兵戈已过十年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
  • 绝塞:极远的边塞。
  • 戍卒:防守边疆的士兵。
  • 急烽:紧急的烽火信号,古代用于传递军情。
  • 扰扰:纷乱的样子。
  • :指军饷。
  • 斗禄:微薄的俸禄。“斗”是容量单位,形容俸禄少 。

翻译

腊月初的时候我曾约你在新春时节走动来往,可谁能想到春天到了,我却无端要前往极远的边塞之地。守卫边疆的士兵在灯下催促着赶制战甲,紧急的烽火信号接连传入那被白雪覆盖的边城。众多士兵纷乱地争着分领军饷,吃饭都匆匆忙忙,哪里还有闲暇享用羹汤。我自己感叹一生东西奔波只为了那微薄的俸禄,然而兵戈战乱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啊。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回复李公蕴的形式展开。开篇通过腊前的约定与新春奔赴绝塞的对比,直接点出世事无常,行程身不由己。中间两联生动描绘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氛围,“戍卒催完灯下甲,急烽连入雪中城”,将戍卒赶制战甲的忙碌与烽火警报传入边城的危急场景展现眼前,让读者感受到大战来临的紧张。“万夫扰扰争分饷,一饭匆匆岂暇羹”则从士兵的生活细节着笔,写出了士兵生活的艰难与匆匆,反映出战争环境下人们生活的困苦。尾联作者发出感慨,叹息自己半生为了微薄俸禄东奔西走,而兵戈战乱却已经持续多年,在个人的无奈叹息中,流露出对长期战乱的深深忧虑,诗风沉郁,深刻反映了当时战争背景下社会的疾苦与人民的无奈 。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