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兴

· 谢迁
曲径疏篱拥薜萝,晚风红落豆花多。 南山夜半牛堪饭,东海门深雀自罗。 遗恨未酬三顾宠,清时谁解《五噫歌》。 谩将旧砚临池洗,莫遣余生待墨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皆为香草。后借以指隐者的服装,借指隐者的住处。
  • 三顾宠: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
  • 《五噫歌》:汉代诗歌,作者梁鸿。歌辞为:“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诗中充满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翻译

弯弯曲曲的小路,稀疏的篱笆旁长满了薜萝。晚风中,红色的豆花纷纷飘落。 半夜里,南山下的牛可以喂饱了;东海的门深幽,鸟雀自投罗网。 遗憾的是未能报答那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在这清平时代谁又能理解《五噫歌》所表达的情感呢? 随意地将旧砚拿到池边清洗,不要让剩余的生命只等待着墨来消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前两句通过“曲径”“疏篱”“薜萝”“晚风”“豆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适的氛围。但接下来,诗人用“南山夜半牛堪饭,东海门深雀自罗”两句,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难以捉摸。

“遗恨未酬三顾宠,清时谁解《五噫歌》”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遗憾,以及对现实中人们对真正价值的忽视的感慨。最后两句“谩将旧砚临池洗,莫遣余生待墨磨”,体现了诗人一种看似随意,实则无奈的心境,似乎在暗示着对现实的某种妥协。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

谢迁

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 5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