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壮年时幽居山谷尘俗罕接惟与泉石草木为侣日徜徉其间醒悦心目而已年老力衰世移事改向之醒心悦目者反足以损灵乱思矣盖所养于中者既异故应于外者自殊是以石失其贞而存其乱木失其美而存其恶泉失其清而存其污草失其劲而存其弱理固然也因成律诗四首以泄胸中之郁抑呈录同志庶知比兴之有在焉
恶木经年岁,空烦匠石寻。
远看千丈势,不借一枝阴。
雨露恩多及,风霜力少任。
终惭松与柏,岁晚在高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匠石:古代名石的工匠,这里借指能识别人才的人。“匠”读作“jiàng”。
翻译
那糟糕的树木经历了岁月的变迁,白白地让寻找良材的工匠费心找寻。从远处看它似乎有千丈高的气势,却不能提供哪怕一枝的荫凉。雨露的恩泽它多次承受,而面对风霜的力量它却很少能承担。最终它还是惭愧自己比不上松树和柏树,在岁末之时,松柏依然能挺立在高高的山林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恶木”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一些看似有气势,但实际上无实际价值和品质的事物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恶木外表的气势(远看千丈势)和实际作用的缺乏(不借一枝阴)的对比,以及对其承受恩泽却难以承受风霜的描述,揭示了其内在的空虚和无用。最后以松柏在岁晚仍能挺立高林,与恶木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品质和价值所在。整首诗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事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