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浙西贼退有感
往年江淮群盗起,剋复至今烦王师。空令朝廷思猛将,复见官府徵健儿。
大江之南十数郡,残破无有完城池。五年杀气缠沧海,万里妖氛拥赤眉。
秋风萧萧吹鼓角,白日杳杳多旌旗。井邑正困军需急,京城却忧海运迟。
筑坛授钺竟虚设,血战更藉西南夷。此辈岂能真为国,劫掠何异盗贼为。
宵衣尚劳社稷计,汗马正聚风云期。鼎鱼穴蚁未足虑,赋敛不已民疮痍。
呜呼安得黄河水,清洗兵甲再见至元中统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浙西:浙江西部地区。
- 剋复(kè fù):战胜而收复失地。
- 王师: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
- 健儿:健壮的青年人。
- 井邑:城镇。
- 筑坛授钺(yuè):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筑坛,古时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予军权。
- 西南夷: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军队。
- 宵衣: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 汗马:原指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征战的劳苦,也指战功。
- 鼎鱼穴蚁:比喻敌军或处境艰难者。
翻译
往年在江淮一带群盗兴起,收复失地至今仍使国家军队烦劳。只使得朝廷思念猛将,又看到官府征调健壮的青年。长江以南的十几个郡,残破不堪,没有完整的城池。五年间杀气弥漫沧海,万里之内妖氛笼罩着赤眉军般的贼人。秋风萧萧地吹动着鼓角,白天里到处是众多的旌旗。城镇正因军需急切而困扰,京城却担忧海运延迟。设立坛场授予军权最终成了虚设,血战还得依靠西南的少数民族军队。这伙人怎能真正是为了国家,他们的劫掠行为和盗贼没有什么区别。帝王天不亮就为国家大事操劳,战功正在风云际会之时聚集。敌军或处境艰难者不足以忧虑,赋税征敛不停使百姓困苦不堪。唉,怎能得到黄河水,洗净兵器和盔甲,再见到像至元中统时期那样的太平盛世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诗人通过描写江淮地区的盗贼兴起,朝廷的应对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诗中提到朝廷征调军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不佳,甚至需要借助西南夷的力量来作战,同时批判了一些人假借为国之名行劫掠之实的行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渴望,希望能够结束战乱,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