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方伯入觐
人莫不有言,民之憔悴。
虐政之由滋,贪人败戾。
棘去其残,民是用惠。
去之弥棘,贪夫孔至。
曷不深念,以图其济。
古昔哲人,温良恺悌。
信义不渝,以孚于有位。
上德孔昭,邑人不诫。
方伯归哉,陈是刍毳。
曰皇庭有徽风,百辟时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虐政:残暴的政策法令。读音:(nüè zhèng)
- 滋:产生,引起。
- 戾:(lì)乖张,违背。
- 棘:荆棘,这里比喻艰难的处境。
- 孔:很,甚。
- 恺悌:(kǎi tì)和乐平易。
- 孚:使人信服。
- 有位:指居官。
- 昭:明显,显著。
翻译
人们没有不发表言论的,百姓们疲惫困顿。 残暴的政策法令产生的缘由,是贪婪的人败坏乖张。 除去那些残留的弊政,百姓因此得到实惠。 去除弊政愈加艰难,贪婪的人大量出现。 为何不深思熟虑,以谋求解决的办法。 古代的贤明之人,温和善良、和乐平易。 坚守信义从不改变,以此取信于居官之人。 高尚的品德十分显著,乡人不用戒备。 方伯大人归去啊,进献这些柴草。 说是朝廷有美好的风尚,百官时常磨砺自己。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时政的看法和对理想政治的期望。诗中指出百姓的憔悴是由于虐政所致,而虐政又是因贪人而起,强调了去除弊政的必要性。同时,诗人怀念古代的哲人,他们具有温良恺悌的品德和信义不渝的精神,希望当今的官员能够以他们为榜样。最后,诗中提到方伯归朝,进献柴草,寓意着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美好风尚的向往,也希望百官能够时刻自我磨砺,以改善政治状况。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政治清明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