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徵汴中见访仆已过杞两不相值

· 谢榛
相寻非预期,乘兴我何迟。 两地琴樽夜,同怀风雨时。 苦吟灯自对,良晤梦先知。 好共碧筒饮,荷花杳满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汴(biàn):指开封,北宋的都城,这里是对明朝开封的称呼。
  • 杞(qǐ):古代的一个地名,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
  •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 晤(wù):见面,会面。
  • 碧筒饮:古代的一种饮酒习俗,采摘荷叶盛酒,从叶心吮吸,酒味杂莲香。

翻译

原本寻找对方并非在预料之中,依着兴致出行的我怎么迟了呢。 你我分别在两个地方的夜晚对着琴和酒,怀着同样的心情面对这风雨之时。 我独自对着灯光苦苦吟诗,而与你美好的会面在梦中似乎已先知晓。 真希望能和你一起用荷叶盛酒畅饮,那时荷花满满地开满池塘。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张德徵未能相遇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的首联写出了意外的错过,颔联通过“两地琴樽夜,同怀风雨时”表达了虽身处两地,但心心相印的情感。颈联的“苦吟灯自对,良晤梦先知”则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憧憬。尾联“好共碧筒饮,荷花杳满池”以美好的想象作结,描绘了共饮碧筒酒、欣赏满池荷花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分别、思念和期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