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先民部贞穆先生

天寒海水不相知,短世无劳折剑炊。 地下眉山称小友,人间望蔡失鹰师。 衿巾肃穆临千仞,梅棘孤青秀一枝。 从古词流匪有命,汨罗江上莫投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先民:泛指古人。
  • 贞穆:方正肃穆。(注:“贞”,读作“zhēn”;“穆”,读作“mù”)
  • 短世:短暂的人生。
  • 望蔡:这里指指望蔡邕。蔡邕,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 鹰师:这里可能指的是杰出的人才或英勇的将领。
  • 衿巾:指古代士人的服饰,也可借指士人或文人。(注:“衿”,读作“jīn”)
  • 肃穆:严肃而恭敬。
  • 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
  • 梅棘:梅树和荆棘,借指困境。

翻译

天气寒冷,海水似乎也变得冷漠无情,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无需徒劳地折断剑来做饭。在地下,眉山先生(苏轼)会称您为小友,而在人间,如同盼望蔡邕般,却失去了您这位杰出的人才。您的仪态庄重严肃,仿佛面对千仞高山,又像在困境中独自绽放的一枝清秀梅花和荆棘。自古以来,文人词客的命运并非注定,在汨罗江上,不要轻易投下诗作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先民部贞穆先生的作品。诗的首联通过“天寒海水不相知”营造出一种冷漠、孤独的氛围,暗示了先生离世后的情景,同时“短世无劳折剑炊”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颔联运用了眉山先生(苏轼)和蔡邕的典故,将贞穆先生与古代名人相提并论,突显了他的才华和地位,也表达了对他逝去的惋惜。颈联通过描写贞穆先生的庄重仪态和如梅棘孤青般的品质,展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尾联则是对文人命运的思考,同时“汨罗江上莫投诗”也可能蕴含着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消沉的寓意。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对贞穆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