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 蓝仁
道院閒眠客思清,泥途数里倦趋程。 春寒未退花全少,暖霭微销鹳又鸣。 城邑交流污浊迹,丘园总待发生情。 诗囊拟共连床语,犹愧衰年宿疾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思清:思绪清晰、清静。
  • 泥途:泥泞的道路。(泥,读音:ní)
  • 趋程:赶路。
  • 暖霭:温暖的云气。(霭,读音:ǎi)
  • :消散。
  • :一种水鸟,形状像鹤。(鹳,读音:guàn)
  • 城邑:城市。
  • 污浊迹:指世俗的繁杂和污浊。
  • 丘园:指隐居的地方。
  • 发生情:富有生机的情感。
  • 诗囊:装诗稿的袋子。
  • 连床语:指亲密地交谈。
  • 衰年:年老。
  • 宿疾婴:长期患病。(婴,缠绕)

翻译

在道院里悠闲地休息,客居之人的思绪变得清静,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数里,我已厌倦了赶路的行程。春天的寒意还未消退,花儿大多还未开放,温暖的云气微微消散,鹳鸟又开始鸣叫。城市里充满了世俗的繁杂和污浊,而山间田园总是等待着富有生机的情感。我想把诗稿装在袋子里,与你亲密地交谈,却惭愧自己年老且被长期的疾病缠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山春游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自己在道院休息以及在泥途中赶路的疲惫,表现出一种旅途的辛劳。接下来两句写春寒未退、花少鹳鸣的景象,烘托出一种略带冷清的氛围。然后,诗人将城市的污浊与丘园的生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友人畅谈诗歌,但又因年老多病而感到惭愧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