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秀才见寄

四壁岩崖鸟道斜,千寻绝顶得山家。 居人似不闻烟火,托屋恍疑栖绛霞。 漏石清泉风振玉,点林红叶锦添花。 胡然关外渔郎到,岂有芳桃出水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岩崖(yán yá):高峻的山崖。
  • 鸟道:只有鸟才能飞过的道路,形容山路险峻狭窄。
  •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 绛霞(jiàng xiá):红色的云霞。
  • 漏石:滴水的石头。
  • 振玉:形容泉水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像玉器相击之声。

翻译

四周的山崖陡峭,山路狭窄倾斜,登上极高的山顶才看到山中的人家。 居住在这里的人好似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的房屋仿佛栖息在红色的云霞之中。 滴水的清泉冲击着石头,风声犹如玉器相击,点缀树林的红叶如同为景色增添了花朵般美丽。 为何关外的渔郎会来到此地,难道这里会有芳香的桃花生长在水边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山居景象。诗的前两句通过“四壁岩崖鸟道斜”和“千寻绝顶得山家”,写出了山路的艰险和山家所处位置的高远,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居人似不闻烟火,托屋恍疑栖绛霞”,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家的超脱尘世之感,仿佛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房屋也如同栖息在云霞之中,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漏石清泉风振玉,点林红叶锦添花”两句,通过对清泉和红叶的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美感,清泉的声音如振玉般清脆,红叶的点缀如锦上添花般艳丽。最后两句“胡然关外渔郎到,岂有芳桃出水涯”,以一个疑问结尾,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山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静、超脱生活的向往之情。

霍与瑕

明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