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可久山水之间

安子可久何清修,读书淮海之东头。淮山娟娟桂枝碧,淮水苍苍瓜蔓流。 云开翡翠耀初日,月出玻璃涵素秋。作亭名以山水间,浩荡逸兴生沧洲。 松巅有时见放鹤,苇畔亦或听拿舟。一翁二季乐复乐,万事区区何所求。 我闻伯牙去已久,人间琴意常悠悠。安子安子尔家古瀛洲,列仙冠盖此中游。 山连归墟北斗近,水到碣石青天浮。侧聆海上有灵槎,子能乘之问牵牛。 我家溪上更清绝,瑶草长尽何淹留。亦欲翛然税凡鞅,相从羽人戏丹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娟娟:美好的样子。
  • 玻璃:古代指水晶,这里形容月光明亮如水晶。
  • 涵素秋:包含着秋天的清凉和宁静。
  • 沧洲:指水边的地方,多用来指隐居之地。
  • 苇畔:芦苇旁边。
  • 拿舟:划船。
  • 区区:微小,这里指微不足道的事情。
  • 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与钟子期为知音。
  •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 归墟: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
  • 灵槎:神话中能载人上天的船。
  • 牵牛:即牛郎星,传说中与织女相会的星宿。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
  •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 税凡鞅:摆脱尘世的束缚。
  • 羽人:仙人。
  • 丹丘:神话中的仙境。

翻译

安子可久多么清修,读书在淮海的东头。淮山的桂枝美好碧绿,淮水的水流如瓜蔓般流淌。 云开翡翠般的光辉在初日中闪耀,月亮如玻璃般明亮,包含着秋天的清凉。建造亭子名为“山水间”,浩荡的逸兴在沧洲中生发。 松树顶上有时可以看到放飞的鹤,芦苇旁边也能听到划船的声音。一位老者和两个年轻人乐此不疲,世间万事有何所求。 我听说伯牙已去很久,人间的琴意常悠悠。安子啊,你的家乡古瀛洲,是列仙和冠盖们游玩的地方。 山连着归墟,北斗星近在咫尺,水流到碣石,青天仿佛浮在水面。侧耳聆听海上有灵槎,你能乘之去问牵牛星。 我家溪上更是清绝,瑶草长满了何须淹留。也想要自由自在地摆脱尘世的束缚,与仙人一起在丹丘嬉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安子可久清修的生活场景,通过淮山、淮水的自然美景,以及亭子“山水间”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神话元素,如瀛洲、归墟、灵槎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处表达了作者想要摆脱尘世束缚,与仙人共游仙境的愿望,体现了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