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同年李子威御史韵

昔陪飞鞚杏园尘,一落漳滨十见春。 懒问荣枯烦日者,祗怜寂寞向时人。 一骢独顾蓬门静,双鲤能传藻句新。 昨夜东风过淮水,柳眉从此不须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鞚(kòng):飞驰的马。
  • 漳滨:漳水的岸边,这里指作者曾经居住或停留的地方。
  • 日者:古代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
  • (cōng):青白色的马,今名菊花青马,亦泛指马。
  • 双鲤:古代用两块鱼形木板制成的信函,这里指书信。
  • 藻句:华美的诗句。
  • (pín):皱眉。

翻译

昔日我曾陪伴着飞驰的马在杏园的尘埃中,一转眼在漳滨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 懒得去询问世间的荣枯变化,只怜悯那些寂寞的时光和过去的人们。 只有一匹青白色的马独自顾盼着静谧的蓬门,而远方传来的书信中,华美的诗句依旧新颖。 昨夜东风吹过了淮水,从此以后,柳树的眉梢也不必再皱起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时光流转与人生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中“飞鞚杏园尘”与“一落漳滨十见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时间的飞逝。后句中的“懒问荣枯”和“祗怜寂寞”则透露出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淡漠和对寂寞时光的珍视。结尾的“昨夜东风过淮水,柳眉从此不须颦”以自然景象寓意心境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