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牙琴:指珍贵的琴,这里比喻定西侯的才华和地位。
- 絮酒:用棉絮包裹的酒,表示哀悼。
- 土一抔:一捧土,指坟墓。
- 冢上麒麟:墓上的麒麟雕像,象征高贵。
- 鸿雁分俦:鸿雁各自分飞,比喻亲友分离。
- 瞠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或不满。
- 孤忠:孤独而忠诚的心。
- 掉头:转头不顾,表示决绝。
-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传统节日,有扫墓习俗。
- 剪青楸:剪除墓地上的杂草,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翻译
自从那珍贵的琴碎裂后,我无法承受这无尽的忧愁,用棉絮包裹的酒刚刚浇在坟墓上。 墓上的麒麟雕像怎能入画,江前的鸿雁已经各自分飞! 我知道你留下的遗恨仍然让你瞪大眼睛,就像我这孤独而忠诚的心,敢于决绝地转头不顾。 明年东风吹拂的寒食节,我可能再次来到这里,剪除墓地上的杂草吗?
赏析
这首诗是张煌言对已故定西侯的哀悼之作。诗中通过“牙琴碎”、“絮酒新浇”等意象,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对逝者才华的怀念。诗中“冢上麒麟”与“江前鸿雁”的对比,突显了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孤独。结尾的疑问则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重访墓地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