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朱楚英

· 张羽
北来乡思漫能禁,寒尽燕方雪正深。 日下啼猿惊泣玉,眼中流水忆鸣琴。 浮生误觉邯郸枕,缓颊惭多相国金。 明日定堪重献策,长沙已动贾生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能禁:无法抑制。
  • 燕方:指北方地区。
  • 泣玉:形容猿猴的叫声凄切,如同哭泣的玉石。
  • 鸣琴:指流水声,比喻为美妙的音乐。
  • 邯郸枕: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比喻虚幻的富贵梦。
  • 缓颊:指言语迟缓,犹豫不决。
  • 相国金:指高官厚禄。
  • 贾生心:指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其才华横溢而备受重用,后因谗言被贬,此处比喻有志之士的心思。

翻译

北方的思乡之情无法抑制,寒冷已尽而燕地的雪正深。 日落时分,猿猴的啼叫声惊心动魄,如同哭泣的玉石;眼前的流水让我忆起了美妙的琴声。 浮生误以为邯郸梦中的富贵是真实的,言语迟缓,对高官厚禄感到惭愧。 明日必定可以再次献策,长沙之地已激起了贾谊般的雄心壮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北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北来乡思漫能禁”直接抒发了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而“寒尽燕方雪正深”则通过描绘北方的严寒景象,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后两句通过对猿猴啼叫和流水声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即使面对现实的困境,依然怀有献策报国的决心和贾谊般的雄心。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