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区明月与傅吴令九月望夜泛胥口作

泽国花成县,高秋桂作丛。 具区千万顷,皓月一孤蓬。 乍可留山简,仍堪迟庾公。 渚光摇薄雾,波响逐回风。 世界虚无里,人生泡影中。 圆时非有相,明处尽皆空。 云澹澄如练,星疏炯若瞳。 峰真为缥缈,树已近冥濛。 禹迹应非远,秦馀俨在东。 菰犹飘露白,枫欲候霜红。 不暗心疑曙,无边目岂穷。 山阴今夜似,彭泽几人同。 郢唱全飞雪,雄谈半走虹。 商家欣有说,吴下惜无蒙。 岂是悲笼鸟,俱为羡远鸿。 萍浮犹聚散,金石此情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具区:指太湖,古称具区。
  • 孤蓬:比喻孤独漂泊的人。
  • 山简:山中的简朴生活。
  • 庾公:指庾信,东晋文学家,此处可能指其文学作品。
  • 渚光:水边或水中的光影。
  • 回风:旋风。
  • 泡影:比喻事物的虚幻无常。
  • 圆时:圆满之时。
  • 明处:明亮的地方。
  • 云澹:云彩淡薄。
  • 澄如练:清澈如白绢。
  • 炯若瞳:明亮如瞳孔。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冥濛:模糊不清。
  • 禹迹:大禹的足迹,指大禹治水的地方。
  • 秦馀:秦朝的遗迹。
  • (gū):一种水生植物,即茭白。
  • 枫欲候霜红:枫叶等待霜降后变红。
  • 山阴:山的北面。
  • 彭泽: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 郢唱:指楚国的歌曲。
  • 雄谈:豪迈的谈话。
  • 萍浮:浮萍漂浮。
  • 金石:比喻坚固不移。

翻译

在太湖这个花团锦簇的地方,高秋时节桂树成丛。太湖有千万顷的广阔,皓月下的一叶孤舟显得格外孤独。我宁愿留在山中过简朴的生活,也希望能与庾信的作品相伴。水边的光影在薄雾中摇曳,波涛声随着旋风回荡。世界仿佛虚无,人生如同泡影。圆满之时并无形相,明亮之处尽是空无。云彩淡薄如白绢,星星稀疏明亮如瞳孔。山峰隐约缥缈,树木已近模糊。大禹的足迹应该不远,秦朝的遗迹就在东边。茭白上飘着露水,枫叶等待霜降后变红。心中不暗,疑是曙光,眼前无边,目光岂能穷尽。山的北面今夜似乎特别相似,彭泽有几人能与我同感。楚国的歌曲如飞雪般飘洒,豪迈的谈话如半走彩虹。商家的欣欣向荣,吴下却可惜无蒙。岂是悲叹笼中的鸟,都是羡慕远飞的鸿雁。浮萍聚散不定,金石般的情感却是坚固不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泛舟太湖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具区千万顷,皓月一孤蓬”等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观对比个体的孤独,突显了人生的渺小与宇宙的广阔。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云澹澄如练,星疏炯若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