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即景

苍梧南去近天涯,六士三陈昔此家。 水合牂江通涨海,山来桂岭接长沙。 祥光夜认司空剑,爽气秋迎博望槎。 拟欲朗吟亭上客,春风归看碧桃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梧:古地名,今广西梧州一带。
  • 牂江:即今广西的左江。
  • 涨海:古代对南海的别称。
  • 桂岭:指广西的山岭。
  • 长沙:地名,今湖南省会。
  • 司空剑:古代官职“司空”的象征,这里可能指某种权威或荣耀的象征。
  • 博望槎:博望,古代地名,槎指木筏,这里可能指一种交通工具或象征。
  • 朗吟:高声吟咏。
  • 碧桃花:桃花的一种,颜色较深,常用来象征春天和爱情。

翻译

苍梧向南延伸,接近天涯,曾经的六士三陈之家就在这里。 江水汇合,左江通向广阔的南海,山脉从广西延伸至长沙。 夜间的祥光似乎在寻找司空剑,秋天的清爽气息迎接博望的木筏。 我打算在亭上高声吟咏,待到春天归来,再观赏那碧桃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苍梧地区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通过“水合牂江通涨海,山来桂岭接长沙”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与连绵。诗中“祥光夜认司空剑,爽气秋迎博望槎”运用象征手法,增添了神秘与历史的厚重感。结尾的“拟欲朗吟亭上客,春风归看碧桃花”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