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写怀

坐老山斋觉病侵,一天鱼鸟障氛尘。 雕虫深愧苏公学,负米宁辞子路贫。 蕙芷得时香楚畹,江离有幸傍阳春。 梅花无分离骚卷,路远何凭达美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鸟:指山中的鱼和鸟。
  • 障氛尘:被尘世的纷扰所遮蔽。
  • 雕虫:比喻小技、小道,多指文字技巧。
  • 苏公学:指苏轼的学问,苏轼以文才著称。
  • 负米:比喻生活贫困,典出《孟子·梁惠王下》:“负米而食,虽贫贱,不饥。”
  • 子路:孔子的弟子,以贫贱著称。
  • 蕙芷:香草名,比喻高洁的品质。
  • 楚畹:楚国的田野,比喻美好的环境。
  • 江离:香草名,比喻美好的事物。
  •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时光。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高洁的品质。
  • 离骚:屈原的作品,代表高洁的情操。
  • 美人:指理想中的人或事物。

翻译

坐在山中的小屋里,感到疾病侵袭,山中的鱼和鸟似乎也被尘世的纷扰所遮蔽。我深感惭愧,自己的学问不过是些雕虫小技,与苏轼的博学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尽管生活贫困,但我宁愿像子路那样,不辞辛劳地负米而食。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蕙芷和江离都因得时而香气四溢,它们有幸生长在温暖的春天。梅花虽无言,却与《离骚》中的高洁情操相映成趣,但路途遥远,我如何能将这份情感传达给我理想中的人或事物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山斋中的自省与感慨。诗中,“坐老山斋觉病侵”一句,既描绘了作者的身体状况,也隐喻了内心的孤独与疲惫。通过对比“雕虫”与“苏公学”,作者表达了对自身学识的自谦与对苏轼学识的敬仰。后句以“负米”自比,展现了作者不畏贫困、坚守本心的决心。诗的末尾,以梅花与《离骚》相联系,寄托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生活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