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趋谣十二首

来往伯通桥,生长泰伯里。 贫贱人弃焉,富贵骄人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趋: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伯通桥:古代桥梁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吴地。
  • 泰伯里:指泰伯的故乡,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因让位给弟弟季历而远走吴地,成为吴国的始祖。
  • 贫贱人弃焉:指贫穷和地位低下的人被忽视或抛弃。
  • 富贵骄人耳:指富人和地位高的人傲慢自大,看不起别人。

翻译

我往来于伯通桥,生长在泰伯的故乡。 贫穷和地位低下的人被忽视,而富人和地位高的人则傲慢自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贫贱与富贵两种社会地位的人的境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们的价值观念。诗中“来往伯通桥,生长泰伯里”不仅交代了地点,也隐含了对泰伯谦让美德的怀念。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贫贱者被忽视、富贵者傲慢态度的不满和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