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行在所遣使至营宣慰,有感二首

传闻使节下牂牁,天语衔来识圣波。 南国衣冠犹似昔,北门锁钥竟如何? 时危还说依铜马,道阻徒劳想玉珂。 料得枫宸能烛远,黄麻紫綍不须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在:指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
  • 遣使:派遣使者。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指贵州一带。
  • 天语:指皇帝的话。
  • 衔来:传递。
  • 圣波:指皇帝的恩泽。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 衣冠:指士人或官员。
  • 北门锁钥:比喻国家的重臣或重要职位。
  • 铜马:指铜制的马像,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 玉珂(yù kē):古代马勒上的玉饰,比喻美好的事物。
  • 枫宸(fēng chén):指皇帝的居所。
  • 烛远:明察远处的意思。
  • 黄麻紫綍(fú):指皇帝的诏书,黄麻是书写诏书的材料,紫綍是系诏书的带子。

翻译

听说皇帝派遣使者来到牂牁,传递着皇帝的话语,感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南方的士人和官员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风貌,但国家的重臣和重要职位又如何呢?时局危急时,人们还依赖着坚固的铜马像,道路阻塞时,徒劳地思念着美好的玉珂。料想皇帝的居所能够明察远处,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诏书来表达。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皇帝的期望。诗中,“南国衣冠犹似昔”一句,既表达了对南方士人保持传统风貌的赞赏,也隐含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而“北门锁钥竟如何”则直接提出了对国家重臣和重要职位的关切。后两句通过对“铜马”和“玉珂”的比喻,进一步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个人理想的感慨。最后,作者寄希望于皇帝能够明察秋毫,不需要过多的诏书来治理国家,表达了对皇帝智慧和能力的信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文学才华。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