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隐居图

· 张羽
日长侍立南薰殿,圣主从容正开卷。 内臣如鹄拥图书,诏许近前曾一见。 玉躞金题照眼新,三王二李迹未陈。 妙笔森芒洞冥漠,乃知今人非古人。 归来三叹北窗下,开屏见此新图画。 流淙百折挂石梁,古木寒松势相亚。 木末何人一草庐,山泉之人昔所居。 鸿胪寺里晚朝下,对此高堂心郁纡。 华亭柳湖眼中见,武陵桃源路岂殊。 老夫曾住康王谷,五老香炉映飞瀑。 乱来井臼今可存,因尔高歌望黄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躞(xiè):古代用来盛放玉器的匣子。
  • 金题:金色的题字。
  • 森芒:形容笔锋锐利,光芒四射。
  • 洞冥漠:洞察深邃,指笔力深刻。
  • 流淙(cóng):水流声。
  • 挂石梁:悬挂在石桥上的水流。
  • 木末:树梢。
  • 鸿胪寺:古代官署名,负责接待外宾。
  • 郁纡(yū):心情沉重,忧郁。
  • 华亭柳湖:地名,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武陵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国,比喻隐居之地。
  • 康王谷:地名,指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
  • 五老香炉:指五座山峰,形似香炉。
  • 井臼(jiù):水井和石臼,指日常生活所需。
  • 黄鹄(hú):黄色的天鹅,比喻高远的志向。

翻译

夏日漫长,我在南薰殿侍立,圣主从容地展开书卷。内臣们像鹄鸟一样围绕着图书,圣主曾允许我近前一睹。玉匣中的金题字眼新奇,三王二李的笔迹尚未陈旧。妙笔如芒,洞察深邃,我这才知今人不及古人。归来后在北窗下叹息三次,展开屏风,见到这幅新图画。水流百折,挂在石桥上,古木寒松气势相当。树梢上是谁的一间草庐,那里曾是山泉隐居者的地方。在鸿胪寺晚朝后,面对这高堂,心情沉重。华亭柳湖的美景在眼前,武陵桃源的路又岂有不同?我曾在康王谷居住,五老香炉映照着飞瀑。乱世中,日常所需的水井和石臼是否还存?因此我高歌,望着黄鹄,期望高远的志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宫中侍立时所见的珍贵书画,以及归来后对一幅山泉隐居图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古代书画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人艺术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结尾,作者以高歌望黄鹄的形象,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