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
生平常怪方士言,蓬壶方丈瀛海间。
谓是大言诳人主,世岂真有三神山?
几年作宦来台湾,东过沧海穷烟澜。
扶桑枝红挂朝日,珊瑚树绿充庭藩。
澎湖时时出琪树,高者盈尺声璆然。
四时花橤开未歇,夏梅春桂冬桃莲。
长年暄暖无霜雪,老死不著棉裘毡。
山中之人木末处,下者亦在苍崖巅。
食无烟火况炊爨,男女赤足垂双环。
颁律不到周夏正,岂有隶首穷其年?
洪蒙以来到唐宋,不与中国人通船。
汉初尚未开闽粤,此乃荒岛盘云烟。
或者昔人偶泛海,飘风一至疑神仙。
愚民自误误世主,妄思人可寿万千。
岂知世果有此境,但无药草能朱颜。
若令皇武在今世,不待晚岁憬然翻。
我为此歌传世俗,沈迷聊破千年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壶:即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 方丈: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 瀛海:大海。
- 诳(kuáng):欺骗。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 璆(qiú)然:形容玉相击声。
- 暄(xuān)暖:温暖。
- 木末:树梢。
- 炊爨(cuàn):烧火做饭。
- 隶首:传说中黄帝史官,始作算数。
翻译
生平常常怪异方士的言论,说蓬莱、方丈在那瀛海之间。说是夸大其词欺骗君主,世间难道真有三座神山?几年来做官来到台湾,向东渡过沧海直到那穷尽的烟涛波澜。扶桑树枝头红色挂着朝阳,珊瑚树翠绿充斥着庭园藩篱。澎湖常常出现奇异的树木,高的有盈尺发出玉相击般的声音。四季花朵花蕊不断开放没有停歇,夏天有梅花春天有桂花冬天还有桃花和莲花。长年温暖没有霜雪,老人到死都不穿棉裘和毛毡。山中的人在树梢之处,下的也在苍崖的顶端。食物里没有烟火何况是烧火做饭,男女赤着脚垂着双环。颁布历法不到周朝的夏历正月,哪里有像隶首那样去计算年岁呢?从混沌初开到唐宋,不与中原的人通船。汉朝初年还没有开发闽粤,这里就是荒僻之岛笼罩着云烟。或许是过去有人偶尔泛舟海上,一阵飘风一来就怀疑是神仙。愚昧的百姓自己误导还误导君主,虚妄地想着人可以长寿万千岁。哪里知道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境界,只是没有药草能让人红颜永驻。要是让英明的武力在当今时代,不用等到晚年才猛然觉悟。我写这首歌流传给世俗之人,沉迷的人暂且破除这千年的迷惑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台湾的观察和感悟。诗中对台湾的自然景观、气候、居民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它独特的风貌。作者对古代方士关于神山的说法表示怀疑,通过自己在台湾的经历,证明了世间确有奇特之境。同时也批判了以往人们对神仙传说的迷信和虚妄的想象。诗中既有对现实景象的如实描绘,如台湾的温暖气候、丰富物产和奇特树木等,又有对历史和传说的思考与评判。整体语言质朴,充满了对自然与真实的探索精神,表达了作者理性看待世界和追求真实的态度。
姚瑩
清安徽桐城人,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嘉庆十三年进士。鸦片战争期间为台湾道,与达洪阿设计击退英军。战后以“冒功欺罔”贬官四川。咸丰初复起用,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官终湖南按察使。师事从祖姚鼐,工诗,文章善陈时事利害。鸦片战失败后,寻求御侮之策,著《康輶纪行》、揭英侵藏野心,欲使朝廷戒备。有《中复堂全集》。
► 81篇诗文
姚瑩的其他作品
- 《 留别台中人士 其五 》 —— [ 清 ] 姚瑩
- 《 述忧 》 —— [ 清 ] 姚瑩
- 《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 其七 》 —— [ 清 ] 姚瑩
- 《 雨夜独坐忆京中故人 》 —— [ 清 ] 姚瑩
- 《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 其三 》 —— [ 清 ] 姚瑩
- 《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 其五 》 —— [ 清 ] 姚瑩
- 《 毗陵,孔道也。1832壬辰之冬,孟渎三河大工未已,漕艘毕集。又以台湾有事;豫、陕官兵络绎南下,供应骄将悍卒,晓夜扁舟与夫役奔走河干者三月,虽寒热之疾屡作,风雪中 竟亦无害。作此示从役诸人 》 —— [ 清 ] 姚瑩
- 《 怨诗 》 —— [ 清 ] 姚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