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 重游

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做了断肠缘。 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丝丝碧树:指细长翠绿的柳枝。 丝丝形容柳树枝条细长。 碧树,绿树,代指柳树 。
  • 何曾卷:意思是从来没有卷曲。
  • 翻翻:上下飞动的样子。
  • 娇面:美丽动人的面容,此处指过去见到的意中人面容。
  • 断肠缘:让人极度伤心难过的缘分。
  • 红笺:红色的信笺,常用来书写相思情意 。
  • 罗幕:丝织的帷幕,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的庭院装饰。
  • 血衣:这里可理解为落花如血般的颜色 。可能是梨花在风中飘落,如血泪般染红地面。 (xuè)
  • 飘飏(yáng):飘扬,飞扬。

翻译

细长翠绿的柳枝从来都不曾卷曲,又到了梨花开满的傍晚时分。海燕在天空中上下飞动,回想起那时她那美丽动人的面容。可惜这一段情成为了令人肝肠寸断的缘分。 曾寄给我红笺倾诉情意的人如今已不见踪影。我看着那有着丝织帷幕的庭院中的秋千。如血泪般的落花飘落在地上,还在不停飞扬,就好像人心一样绵软,触动着无尽的愁绪 。

赏析

这首《少年游·重游》是柳如是情感细腻而真挚的作品。上阕起笔以景引入,“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暮春之景。碧树、梨花等意象,既点明时间也烘托氛围。“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将回忆与现实交织,海燕飞舞勾起曾经见到的那张娇美的面容,为“做了断肠缘”的感慨埋下伏笔。下阕中“寄我红笺人不见”直接抒发了对往昔情人的思念和如今难觅其踪的失落。“看他罗幕秋千”通过描写眼前熟悉的场景,更添物是人非之感。“血衣着地,未息飘飏”用形象的笔触描写落花飘舞景象,以落花自比或象征逝去的情感,将内心绵软又不能释怀的愁绪生动地展现出来。整首词语言优美,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那段刻骨铭心感情的追忆和深深的叹息,体现出柳如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文学才情。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