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序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光:指孤(gū)零的灯光。
翻译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到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就像一点萤火虫的微光。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的微光在水面上散开,仿佛无数颗星星散落在了河面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而又迷人的夜景。前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月黑之夜,一点渔灯孤单微弱地闪耀着,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后两句将微风与波浪结合,那原本集中的一点灯光,经风一吹,在水面上散开,如同满河闪耀的星星,画面极具动态美。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平凡的夜渔景象写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宁静又充满趣味的夜晚。整个画面有一种空灵、静谧又充满生机的美感。

查慎行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 5312篇诗文
查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雨后过马寒中山居 》 —— [ 清 ] 查慎行
- 《 三衢道中口号四首 其一 》 —— [ 清 ] 查慎行
- 《 题郑寒村为魏仿韩画栖鹤图二首 其一 》 —— [ 清 ] 查慎行
- 《 刘若千前辈招集听雨楼用少陵重过何氏园林五首韵 其五 》 —— [ 清 ] 查慎行
- 《 蓦山溪 又何轩前芍药今年忽发并头一枝杨中丞属赋 》 —— [ 清 ] 查慎行
- 《 中秋喜晴 》 —— [ 清 ] 查慎行
- 《 雪后下直口占 》 —— [ 清 ] 查慎行
- 《 四月十五夜郑家口对月以江清月近人分韵五首 其一 余得近字 》 —— [ 清 ] 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