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灯

· 洪繻
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 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 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 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机巧:机智巧妙,这里指西洋人工艺技术上的精巧。
  • 不膏不脂:膏、脂在古时指油脂类,这里说西洋灯不用传统的油脂类也能产生火照明。
  • 荧荧:形容光线微弱但明亮的样子。
  • 覆碗:倒扣的碗,这里指玻璃灯罩的形状像倒扣的碗。
  •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 传利器:传播有益的器具 ,这里指中国传统的一些器具。
  • 流泽:流传的恩泽 。
  • 伎巧:同“技巧”,这里指西洋的技艺。
  • 还淳返朴: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 。
  • 郅治:指极善的政治,大治。

翻译

西洋人的机智巧妙无所不能,他们造的灯不用油脂就能吐出火焰。那一丝微弱又明亮的光如同放电一般,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都点亮上千盏这样的灯。 还有一种玻璃制成倒扣碗状灯罩的灯十分明亮,家家户户争着购置好几盏。有的悬挂在空中,有的放置在桌案上,它们发出的光照亮微弱的黑暗,如同生出了洁白的雪光。 中国圣人们制定的制度完备,传统流传的方法长久且深入人心。这些恩泽已经流传了数百年,可为什么如今的人们却竞相追求新奇的事物呢。 西洋的各种技艺已经遍布天下,中华原本的物产却失去了原本的优势。我不禁叹息台湾如今也盛行洋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社会的风气变化了。 怎样才能让像尧舜那样圣明的君主再次出现啊,使世间恢复到淳朴、质朴的状态,重新走向大治的美好局面。

赏析

这首诗具有独特的时代感。诗的前半部分详细描写了西洋灯的奇妙之处,如不用油脂就能发光,玻璃灯罩的设计以及其照亮效果等,展现出西洋器物在当时给人带来的新奇和震撼。同时诗人将它与中国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相对比,感慨中国传统“圣人制度”虽完备长久,但世人却更热衷于西洋新鲜事物。尾联诗人盼望能有贤明君主出现引导风气回归淳朴,流露出对传统社会美好的怀念,以及对因为西洋文化冲击可能导致传统文化和民风迷失的担忧 ,诗中折射出特定时代下新旧文明碰撞时作者复杂矛盾的心境。

洪繻

洪繻,《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