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目行
注释
- 欃枪(chán qiāng):彗星的别名,常被视为灾祸、战乱的象征。
- 彗帚:彗星,形状像扫帚。
- 社鼠野狐:比喻像盘踞在社庙的老鼠和隐藏在荒野的狐狸一样为非作歹的坏人。
- 嗷嗷:哀鸣声。
- 负梃(tǐng):扛着棍棒。
- 掊克(póu kè):聚敛搜刮民财。
- 抚守:地方长官。
- 斲(zhuó)丧:损害,伤害。
- 利薮(sǒu):财利的聚集处。
- 南或呼箕北呼斗:南方和北方对量具称呼不同,这里形容各地的差异,暗示政策不考虑实际情况。
- 跳梁:即“跳踉”,形容跋扈、猖獗。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或势力微弱、无足轻重的人。
- 耰锄(yōu chú):农具。
- 肉食: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脧削(juān xuē):剥削。
- 狃(niǔ):因袭,拘泥。
- 铭鼎卣(yǒu):刻在鼎和卣等青铜器上,寓意铭记教训。卣是古代盛酒的器具。
- 金瓯:金属的盆盂之类,常比喻疆土完整。
翻译
戊子年酉月的时候,地上有战乱的不祥之气,天上出现了彗星。像社鼠和野狐一样的坏人发出凄惨的叫声,一队年轻人扛着棍棒奔走。普通百姓原本没有异心,只是因为新的政令肆意搜刮钱财。新指令的推行者是谁呢?是刘铭传来担任地方长官。他自己请求在台湾居住超过十年,说是要清理荒地让财富增多。去年征伐番族没有成功,于是就向民间增加田税。一方小小的田园只有十几弓宽,丈量后比以前长了八九弓。一点点地算计毫厘,官府竟然和百姓争夺财利。不替朝廷培养根基,伤害国家元气怎么能长久呢?台湾这小小的地方本不算什么,但是这样做却让朝廷深受损害。农夫和商人都生活艰难,他们纷纷痛心疾首。就像浙东以计亩为公田的做法,南方和北方量具称呼不同但都被随意改变。传说昨天百姓已经攻打城池,这些统治者难道要像跳梁小丑一样最后无足轻重吗?百姓们揭竿而起呼喊着,背着农具敲击着瓦器表达不满。那些高官们不关心百姓,依旧习惯性地剥削百姓。古人都不任用那些搜刮民财的大臣,这句话真应该刻在鼎卣上时刻铭记。广阔的国土像完整美好的金瓯,无缘无故就要把它破坏分割。不知这大祸何时才能平息,那些执政者难道能有应对良策?高高在上的朝廷还不知道民间的惨状,万民在秋风中的柳树下伤心落泪 。
赏析
这首诗以当时台湾的社会状况为背景,对官府的苛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开篇以“欃枪”“彗帚”等不祥意象渲染社会的动荡和不安,通过“社鼠野狐”“健儿负梃”等描写展现了民间乱象。诗中详细叙述了官府为增加税收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如新令掊克、丈量土地不合理等,批判了地方官员不恤民力,只知搜刮财富的行为,指出其破坏国家根基,使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诗人还将官府暴行与古人不蓄聚敛臣的明智做法进行对比,展现出对当前政治腐败的无奈与悲愤。“赤城千里如金瓯,无故寻端欲碎剖”表达了对国土完整和稳定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破坏行为的不满。“九重高远未曾知,万民泪落秋风柳”以百姓的悲惨境遇和朝廷的不知形成强烈反差,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整首诗语言直白而情感深切,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