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约之见招

君家段干木,为义畏人侵。 冯轼信厚礼,逾垣终褊心。 川坻宁有此,园屋谅非今。 雨过梅柳净,潮来蒲稗深。 种芳弥近渚,伐翳取遥岑。 清节亦难尚,旷怀差易寻。 子猷怜水竹,逸少惬山林。 况复能招我,亲题汉上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段干木:人名,魏国名士。
  • 冯轼:亦作“冯式”,指靠着车前横木。
  • 逾垣:翻越墙头。垣,yuán,矮墙。
  • 褊心:心胸狭窄。褊,biǎn。
  • :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 蒲稗:pú bài,菖蒲和稗草。

翻译

您家就像段干木一般,坚守道义而惧怕他人侵犯。靠着车前横木表达丰厚的礼数,翻越墙头终究是心胸狭隘。河边高地哪会有这些,田园屋舍料想也不是如今这般。雨过之后梅树柳树干净清新,潮水涌来菖蒲和稗草深深。种植芳草更加靠近小洲,砍伐草木取得远处的山。清正的节操也难以崇尚,旷达的心怀大概容易找寻。王子猷喜爱水竹,王羲之喜爱山林。况且又能邀请我,亲自在汉水边题诗抒怀。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应约之作。诗中通过对友人及周围环境的描述,表达出对友人高尚品德和旷达心怀的赞赏。以段干木作比,突出友人的道义。描绘自然景象如雨后梅柳、潮来蒲稗等,营造出清新的氛围。强调友人的清节难尚,但旷怀易寻,也映照出王安石自己的价值观。提及王子猷和王羲之对自然的喜爱,增添了文化底蕴。最后说明友人对自己的邀请,表现出与友人的情谊。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王安石高雅的文学品味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