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二首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勠力求田岂为名。 高论颇随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谙(ān):熟悉。
  • 勠(lù)力:尽力,努力。

翻译

渐渐年老越发熟悉世上的人情,已经知道我自己的事单单难以施行。脱身去背米来追求志向,尽力去谋求田地哪里是为了名声。高明的言论大多随着衰败的世俗而被废弃,壮烈的情怀难以遇到懂我的故人来倾诉。相互相逢才觉得略微宽解愁苦和病痛,挠头时又增添了白发的生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经历和世情的感慨。诗中体现出他随着年龄增长对世事人情的深刻理解,感叹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他追求志向并非为了追名逐利,然而自己的见解和情怀却不被人理解和重视,只能在与故人相逢时获得些许宽慰,但又无奈地发现愁绪和衰老依然相伴。整首诗有一种无奈和沧桑之感,反映出王安石复杂的内心世界。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