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
注释
-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 子百姓:以百姓为子,即把百姓当作子女一样对待。
- 擅:独揽。
- 操柄:掌握权力。
- 斗魁: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的总称 ,这里比喻权力。
- 赋予:给予,这里指财物的分配。
- 奸回:奸恶邪僻之人。 回(huí):邪僻。
- 倒持:把权柄给人,自己反受其害,比喻把主权让予别人。
- 黔首:百姓。
- 裁:控制,治理。
- 怀清台:秦始皇为表彰巴寡妇清而建的台。巴寡妇清因家业丰厚,能用钱财自卫,不被侵犯,秦始皇很敬重她,曾为其筑台。
- 偷:淡薄。
- 堙埃:埋在尘土中,指被埋没。 堙(yīn):埋没。
- 咍(hāi):讥笑。
- 掊克:聚敛;搜刮民财。
- 利孔:利益的来源。
- 阖开:关闭与开启。
翻译
夏、商、周三代把百姓当作子女一样对待,公家和私人没有不同的财物。君主独揽国家的大权,就好像上天掌控着北斗七星的斗魁一样。财物的分配都由君主决定,那些兼并(土地、财富)的人就是奸恶邪僻之徒。对奸恶邪僻之人依照法律惩处,那样这种(兼并的)势头也就不会出现了。
后世开始把大权交予他人,百姓于是就难以管理了。秦始皇不懂得这个道理,反而为巴寡妇清修建怀清台。礼义的观念一天比一天淡薄,圣贤的经典早就被埋没。现在虽然法律还有保存,但想要指出(问题)却被人讥笑。庸俗的官吏不懂得治理国家的方法,只会搜刮民财却被视为有才能。而那些平庸的儒生不懂得变通,认为兼并的现象不用去压制。谋取利益的途径成百上千,小人暗中操纵取舍。有关部门与他们争夺利益,百姓更加可怜啊。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刻探讨之作。诗人开篇以三代理想的政治经济模式起笔,描绘了公私财无别的和谐状态与君主合理掌控权力的理想格局,对比当下兼并之风盛行的乱象,批判“奸回”的兼并行为。接着历数后世以来权力失控、礼义沦丧等问题,指出秦始皇不知抑制兼并的错误,深刻剖析社会在发展中背离了理想的体制与道德规范。诗中对当时庸吏、俗儒进行了鞭挞,庸吏以搜刮民财为能事,俗儒墨守成规不顾现实,他们共同导致局面失控、“利孔百出”,而最终受损的是普通百姓。
整首诗体现出王安石对社会现状的敏锐洞察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反映北宋时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困苦的社会现实,也为其后来推行变法埋下伏笔,彰显出他希望整治社会、改变现状,以达到富国强民、安定百姓的政治理想和担当精神。其风格质朴醇厚,议论锋芒毕露,情感深切,有很强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