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启同天节道场行香院观戏者

侏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 心知本自同,所以无欣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侏优:古代指身材矮小或技艺低下的艺人,如杂耍、丑角等。
  • 道场:佛教修行的场所,这里可能指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 行香院:供信徒行香祈祷的场所,也可能是庙宇的一部分。
  • 观戏者:观看表演的人。

翻译

在相国寺举办的同天节大型法会中,杂耍和戏剧轮番上演。舞台上,一会儿是高贵的角色,一会儿又是低贱的人物。我的心明白,他们原本都是一样的,因此对他们没有丝毫的欢喜或怨恨。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思考。他通过描述庙会上的戏剧表演,揭示了人生百态和社会地位的变换。"侏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形象地描绘出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戏剧中的角色转换。"心知本自同,所以无欣怨",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观点,认为人们本质上都是平等的,不应因身份高低而产生情感波动。这种平视人生的态度,体现了王安石儒家兼济天下的胸怀。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