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德逢庄

携僧出西路,日晏昧所投。 循河望积谷,一饱觉易谋。 稚子举桉出,咄嗟见盘羞。 饭新粳有香,煮菜旨且柔。 暮从秀岩归,秣蹇得少留。 捧腹笑相语,果然无所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携僧: 带领着僧人
  • 西路: 村庄的西边道路
  • 日晏: 天色已晚
  • 昧所投: 不知何处投宿
  • 循河: 沿着河边走
  • 积谷: 积存的粮食
  • 一饱觉易谋: 吃饱后觉得事情变得简单了
  • 稚子: 幼小的孩子
  • : 餐具,古代的一种木制托盘
  • 咄嗟: 快速的样子,形容食物很快准备好
  • 盘羞: 盘中的菜肴
  • 新粳: 新收割的小米
  • 旨且柔: 味道鲜美且软烂
  • 秀岩: 可能是地名,风景秀丽的岩石
  • 秣蹇: 饲养马匹,这里指喂马
  • 少留: 留下少许时间
  • 捧腹笑相语: 笑得肚子疼地交谈
  • 果然: 实际上,确实

翻译

带着一位僧人走在村子的西路上,天色已晚,还不知道该去何处投宿。沿着河边寻找那些堆积的谷物,吃饱后觉得一切问题都变得容易解决。孩子们迅速端出托盘,眨眼间就摆满了美味的菜肴。米饭散发着新稻的香气,烹饪的蔬菜既鲜美又柔软。傍晚时分,我们从秀美的山岩旁归来,喂马时稍微停留了一会儿。大家笑着交谈,彼此满足,确实没有什么更多的需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行至杨德逢庄的经历,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寻找食物、孩子的热情款待和简单的晚餐,展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一饱觉易谋”表达了困境中饱餐一顿带来的精神舒缓,而“暮从秀岩归,秣蹇得少留”则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好和生活的闲适。整体上,这首诗流露出作者对简朴生活和人情温暖的深深赞赏。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