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 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倾河略西南,晶射河鼓没。 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 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采芝:古代传说中仙人食用的灵芝草,象征长生不老。
  • 天门山:指道教名山,此处可能泛指仙境或高远之地。
  • 寒露:秋天的冷露,这里形容环境清冷。
  • 帝青:天空的颜色,古人认为是神仙所居之处的色彩。
  • 九万里:形容极高远,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空洞无一物:形容虚空无际,没有尘俗之物。
  • 倾河:倒映银河,比喻景象壮丽。
  • 河鼓:星宿名,即牛郎星。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常用来象征仙境。
  • 眼中见:即眼见为实,但在诗中可能有超脱现实之意。
  • 超忽:超越凡俗,令人惊讶。
  • 桃核:这里可能暗指仙人修炼成仙的象征。
  • 撑月窟:意指遨游月宫,神话中的仙境。
  • 阿环:可能是诗人所爱的人或虚构的人物,代指亲密之人。
  • 溟渤:大海,此处代表广阔的天地。

翻译

在天门山采摘仙芝,秋露洗去了心灵的尘埃。 九万里高的天空,空旷无垠,没有一点凡俗之物。 银河倒映向西南,星星璀璨,牛郎星消失在夜色中。 眼中的蓬莱仙境,人间的感叹如梦幻般飘忽。 那时丢弃的桃核,如今听说已经抵达了月宫。 暂且呼唤阿环,乘着兴致,探索那无边的海洋。

赏析

这首诗以仙人采芝、遨游天门山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仙境画面。王安石巧妙地运用了道家典故和神话元素,表达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向往。诗中的"帝青九万里"和"撑月窟"等句,展现了诗人宏大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时,借"阿环"之名,流露出对人间亲情友情的眷恋,使得整首诗既有仙风道骨的飘逸,又有人间烟火的温情。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