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僧

十方四部华严界,何事矜持入定严? 卓锡飞穿湘水曲,芒鞋踏破蜀山尖。 传心衣钵无常住,行脚东西靡所瞻。 我为老僧下转语,渡江归去莫终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
  • 四部:即“四众弟子”,佛教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
  • 华严界:佛教华严宗所立十法界之一。
  • 矜持:庄重,严肃。
  • 入定:佛教语,谓安心一处而不昏沉,了了分明而无杂念。
  • 卓锡: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佛教以锡杖振地作声而止小儿啼哭声,故卓锡的意思是立锡杖于地。
  • 芒鞋: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 传心:佛教禅宗指传法。
  • 衣钵: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
  • 行脚: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
  • 转语:禅宗机锋语。

翻译

在那东南西北及上下的华严世界,为何如此庄重严肃地进入定境之中?拄着锡杖飞快地穿行于湘水弯曲之处,穿着芒鞋踏破了蜀山的山尖。传承佛法的心和袈裟食器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游食没有什么可瞻望的。我替老和尚说一句机锋语,渡过江回去吧不要总是停留。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云游僧展开。诗中描绘了云游僧在华严世界中的修行状态和其四处云游的情景。“何事矜持入定严”表现出对僧人参禅庄严模样的一种思索。接着通过“卓锡飞穿”“芒鞋踏破”形象地刻画了云游僧行程的艰辛与匆忙。“传心衣钵无常住”强调佛法传承和僧人的漂泊无定。最后劝云游僧渡江归去,不要久留,既可能反映出对其奔波的一丝感慨,也可能蕴含着某种寓意。整首诗意境开阔,将云游僧的形象与生存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其经历和追求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许南英

许南英

许南英,两度来台。期间与南社、瀛社、桃社、竹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 ► 1107篇诗文